? 中新社北京7月31日电 题:探访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比赛场馆 中新社记者 吕少威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举办在即,为赛队提供产品测试、数据采集、技术验证等多项保障的国家速滑馆(又称“冰丝带”)人形机器人实训基地不断完善。7月30日晚,作为实训基地重要组成部分的“熊猫眼”核心区开启,成为象征着“冰丝带”创新精神与北京奥运遗产延续的新地标。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组委会市场开发部部长赵东伟当天介绍,“熊猫眼”结构体系采用测地线穹顶,整体直径32米、穹顶高度12米,外部覆盖与“水立方”外立面材料相似的ETFE膜,100%装配式设计与可回收材料诠释绿色发展理念。 中新社记者从高处俯瞰,“熊猫眼”整体呈半球形,所用材料具有很高的透光度,动态LED照明系统不断变换色彩,在远处也能清晰看到场内动态。 赵东伟称,本届运动会将举行全球首个全程由AI自主完成的5V5人形机器人足球赛事,“熊猫眼”是专门为该赛事打造,场地内部设有专业转播灯光和体育照明灯光,最大限度保证机器人的识别,同时精确调控温度、湿度、空气洁净度,确保机器人处于最佳运行状态。 当晚,“熊猫眼”迎来首场训练赛,斩获2025机器人世界杯人形组成人组冠亚军的清华大学火神队和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开展5V5足球赛前训练。 “此前的3V3只有一个机器人是‘队长’,5V5则需在不同机器人间切换该角色。”清华大学火神队队长罗长盛向中新社记者介绍,相较于此前的2V2和3V3,5V5的难度提升了好几档,对赛场的要求也更高。团队正在研究5V5的算法配合策略,以更好实现机器人在站位、传球和攻防等方面的协同。 中国农业大学山海队队长杨可畅参加过多种规模的机器人比赛,他表示,本次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的场地、技术支持很到位,机器人设备维护处理很及时。此外,场馆的网络很快,亮度、温度、湿度控制得都很适宜。 赵东伟告诉中新社记者,“熊猫眼”建设统筹了赛前、赛中以及赛后场馆的综合利用。未来,这里不仅能举办各类机器人赛事,还将打造成研学基地,在赛队训练、数据采集、产品测试、技术验证、公众科普方面进一步发挥作用,助力北京市机器人产业发展。 除了当日开启的“熊猫眼”,实训基地室外足球配套区域已投入使用近一个月,每天大概有15支至20支球队前来训练。赵东伟说,考虑到训练任务相当饱和,组委会决定再额外搭建一处训练场地,为赛队提供充足的训练场所。 此外,田径赛和场景赛的测试训练也已开启。“冰丝带”主场馆即将进行赛道的铺设工作,预计8月5日前后完工,届时将具备比赛条件。 2025世界人形机器人运动会拟于8月14日至17日在“冰丝带”举行,赛项涵盖田径、足球、舞蹈、羽毛球、乒乓球、篮球、武术以及多场景应用等。作为全球首个为人形机器人组织的综合性竞技赛事,运动会目前已吸引海内外200多支队伍报名,包括来自14个国家和地区的19支队伍。(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