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新网丽水9月14日电(傅飞扬 廖王晶 徐丽雅)连日来,海拔近1000米的浙江省丽水市景宁畲族自治县大漈乡笼罩于薄雾之中,村民们穿梭田间,采摘沾满晨露的高山冷水茭白——每天清晨6时,鲜嫩的茭白便被运往“景宁600”农产品加工中心,经统一标准的初加工与包装后贴上品牌标签,搭乘冷链专车出发。6小时后,它们将抵达上海某连锁超市品牌的仓库。 “我们的茭白单果重量均在100克以上。”丽水冷水田园生态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徐克松介绍说,目前景宁县7000多亩高山冷水茭白日产量约15000斤,其中每日供应该品牌的高山冷水茭白超2500斤。 景宁拥有“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格局,海拔600米是当地一条特殊的地理分界线:位于海拔600米以上的村庄有96个,交通不便、产业薄弱,百姓增收致富面临多重挑战;而这些地方昼夜温差大、光照足,种植的农产品品质高。 如何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动能? 2017年以来,该县创新打造“景宁600”区域公共品牌,构建“景宁600”产业体系,通过培育示范性合作社,发动村民规模化种植,推出了惠明茶、冷水雪茭等拳头产品为代表的122款优质高山农产品,打通绿水青山和金山银山的转化通道,成为撬动民族地区共同富裕的新支点。 截至目前,“景宁600”生态基地规模已达13.47万亩,产出的优质农产品热销上海、杭州、嘉兴、宁波等城市,2024年销售额达7.4亿元,带动2.4万余名农民增收。 曾获巴拿马万国博览会金奖的惠明茶,重要产区位于景宁县澄照乡三石村。 多年来,三石村依托良好的生态环境,大力发展茶产业。如今,该村茶叶种植面积已达5300余亩,较2005年增长5倍。三石村党支部书记陈兴和算了一笔收益账:“2024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达180多万元,村民年人均收入近4万元,惠明茶真正成为‘惠民茶’。” 建设年产3000吨的惠明茶产业园区;开发“环敕木山”茶旅慢游路线……随着一项项举措落地,惠明茶产业迎来快速发展期。2024年,景宁7.8万亩惠明茶的种植、采摘、加工、销售全产业链产值达8.3亿元,带动4000余户种植户人均增收2万元,4万名茶产业从业者人均增收1.2万元。 当下,景宁“海拔经济”的活力仍在不断释放。借力山海协作、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等战略举措的“东风”,越来越多的“景宁600”精品山货被送往发达地区设立的“飞柜”,品牌溢价持续提升。 2024年,景宁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30461元,同比增长8.4%,增速居浙江省第一。景宁县农业农村局主要负责人表示,当地将继续立足特色优势,加快完善“景宁600”产业体系,不断夯实产业基础,持续做强品质农业,走稳走实民族地区高质量发展和共同富裕之路。(完)